別把網路線當生命線!找出網路成癮的原因

諮詢╱張立人(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兼任主治醫師)

撰稿╱吳思瑩

就讀高一的明偉原本個性即較為內向,不太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他,偶然在一次同學邀約玩線上遊戲後,發現在網路世界的自己,比起在現實生活受歡迎多了!從此,明偉一放學就關在房裡優遊網路世界,直到凌晨3、4點都還不想睡覺。明偉父母憂心勸說,並揚言斷網,卻招致他拒絕上學的強烈抗議。後來,明偉父母好說歹說,陪同他到精神科就醫,透過醫師漸進式的引導,明偉才知道自己出現嚴重的網路成癮現象。有心回復正常生活的他,也願意積極配合醫師的協助…

目前國內外對於網路成癮的研究,對於沉迷上網是否為成癮疾病仍有爭議,所以尚未列入精神疾病範疇,但這樣的症狀確實已被醫界視為重大健康問題。

網路成癮人口台灣高達15%

根據英國學者Marcantonio M. Spada在2014年最新文獻回顧發現,在網路成癮者佔該國人口的比例上,東亞國家普遍比歐美還高。網路成癮在各國的比例為:美國1%、歐洲各國1-5%、新加坡9%、南韓及中國香港皆10%,而台灣則以15%高居第一。

易網路成癮者4大特質

為何網路成癮者越來越多?這和當代大眾心理的改變有關。

現代人「過度自戀」的傾向越來越明顯,喜歡活在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世界中,認為面子最重要,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誤與生活的挫折,選擇躲入網海、逃避現實,而非積極面對。遺憾的是,受到父母過度保護的教養影響,這傾向在越年輕的世代越是明顯。

除了「過度自戀」之外,容易成為網路成癮者,還有以下幾項特質:

1、 人際技巧較差:就是俗稱的「宅」或過度內向。這樣的人渴望友誼,但沒有勇氣開口和同學朋友聊天,只能透過Line等通訊軟體,才能夠暢所欲言,無形中就越來越依賴網路互動,進一步,還形成越來越在意網友評價的心理,對別人的看法極度敏感,很容易感到別人用言語傷害自己。

2、 注意力不集中和過動特質:這樣的特質不只出現在過動兒身上,許多成年人是從孩提時代就有,也有人是到成年才出現。常伴隨的行為是不知不覺去滑手機、隨時查看來訊,其背後的動機都是藉由滑手機來分心,減輕專注帶來的心理壓力,藉由持續的聲光刺激來獲得專注與愉悅。

3、 自信心低落:自信心不足的人需要在線上遊戲找尋自我肯定,削減了現實生活的投入與責任感。有些年輕朋友,當完兵退伍後,只躲在家裡打電玩,拒絕承擔長大成人的責任,惡性循環下,對個人身心和家庭互動都造成重大打擊。

4、 家庭功能不足:人的歸屬感是從家庭而來,如果家庭功能不佳,就容易產生不安全感,並且累積負面情緒。當父母給予孩子過大壓力,或是手足間、夫妻互動有問題,當事者只想到迴避衝突,而上網及打電玩就是最快的逃避方式,不僅惡化了親子互動與夫妻關係,更容易衍生成癮行為。

沉迷線上遊戲者宛如賭徒

最常見的網路成癮案例,就是長時間、無法自我控制地投入網路遊戲,案例中的線上遊戲玩家多已出現類似賭博的「行為成癮」。沉迷線上遊戲的人就像賭徒,大腦長期接觸持續而強烈的感官與心理刺激,改變了「報酬迴路」,也就是邊緣系統如:杏仁核、海馬核、腹側被蓋區(Ventral tegmental area,中腦的一個區域),產生功能失調,形成和海洛因成癮者相似的行為,必須重複接受快速而強烈的刺激,才能解決不舒服的強烈渴求感。

2013年,美國精神醫學會已將這類型的網路成癮者定義為「網路遊戲疾患」(Internet Gaming Disorder),列在DSM-5研究準則當中。因為網路遊戲有成癮風險,設有心理與實質的獎勵機制,並減少玩家現實中不舒服、痛苦的感受,長期且大量使用下,導致控制力薄弱的人不可自拔,產生成癮行為,課業嚴重退步之外,甚至拒學、休學,角色功能損害十分明顯。

兒少上網時間 一天應少於2小時

至於一天上網時間多久算正常?以兒童及青少年為例,台灣與美國兒科醫學會都提出建議,兒少每天網路使用時間不應超過兩小時,也就是120分鐘。根據調查,台灣高中生平均每日非課業時間上網178分鐘,假日則多達280分鐘,遠高於前述建議值。這還僅限於一般青少年,若是網路成癮者,數據當然更高。

三大現象判斷 是否過度倚賴網路

要如何判斷自己或親友是否過度依賴網路?出現什麼跡象時,可能要擔心網路成癮了?通常可以用三大行為來初步判別:

1、 戒斷反應:只要一天不用網路,如遇到停電、網路斷線、手邊沒手機,就煩躁、不安、易怒,甚至產生強烈空虛感。

2、 失去自我控制:內心出現很多對白,像是有天使和惡魔在內心交戰!一方面明知道繼續玩線上遊戲會付出很大代價,像是工作無法預期完成會被炒魷魚、學期報告交不出來會被當掉,但另一方面又安慰自己,再玩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,出現不斷拉扯的矛盾心理。

3、身心健康問題:因為過度使用網路,導致睡眠不足、營養缺乏、體重過輕、認知功能下降、學業工      作表現嚴重退步;或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而近視加深、視力惡化,但仍無法離不開螢幕;或出現情        緒不穩,甚至有攻擊、自殺傾向的言行。

修正網路使用習慣

如果早就發覺自己過度依賴網路,可以嘗試改變原有使用網路的行為,從自我管理著手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控制使用網路或手機的時間。建議民眾可設定計時器,上網1個小時就提醒要休息10到15分鐘,從不要連續長時間使用網路起步,培養良好的自我控制力。

另外,很多人在上班工作、行走通車或溫習課業時,習慣隨時查看臉書或Line是否有新訊息進來,由於網路總是會混合重要、不重要及非常不重要的紛雜訊息,所以建議調整成半小時、或1小時定時查看,且鼓勵將簡訊提醒音設定為無聲,以免經常分心,干擾正常作息,甚至出現成癮行為。

網路線不等於生命線

遠離網路傷害,要從健全家庭功能著手,每個家庭晚上撥出1小時時間,大家一起談天互動、用餐、分享;假日爸媽也可以多帶小孩到郊外,或參加親友聚會,一同走出去,培養真實活動的快樂。倘若真的出現上癮情況,表示自身長期忽略心理健康、人際關係或家庭問題,只要發現問題,不自困愁城,不躲在鍵盤後面,勇於求助、就醫,泳渡網外,仍是一片亮眼藍天!

Q、兒子是電玩高手,甚至想參加電玩比賽,所以每天花很多時間打電玩,我很擔心他上癮,但又怕壓抑了他在這方面的專長和興趣,該怎麼辦?

A、打電玩不是壞事,影響正常生活才是問題,所以家長要留意他的作息時間,不能不吃飯、不睡覺,破壞原有的生活步調。另外,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每天花很多時間打電玩,其實是在逃避現實挫折,只要失敗或不如意就情緒失控,也不重視飲食健康、衛生習慣,就要尋求專業協助。

Q、為了怕小孩上癮,是否不應讓小孩持有可以上網的手機?

A、台灣兒科醫學會呼籲,2歲前不該讓幼兒接觸3C產品。美國醫界也提出相關指引,建議國中以下用傳統手機,高中以後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,但要限制時間。父母應該跟孩子討論為何想使用手機?並鼓勵孩子做自己,不一定要盲從跟別人一樣。若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,應該鼓勵他們培養自制力,上網,但不上癮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