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到的台灣喪葬風俗 – 第四輯 走在街市上

6 5 月, 2015
  • 0
0

我看到的台灣喪葬風俗 – 第四輯 走在街市上

“千里不同風,萬里不同俗。”在台灣居住期間,出於對民族風俗的尊重和好奇,我深感台灣是一個重殯葬的地區。這些民族習俗不只是祖先遺留下來的,還往往體現了後代的另類孝心,繁複禮儀的葬禮形成了祖國寶島生活的另一道風景。
2008年台灣蘋果報的社會新聞版上,登出一例“另類孝心”的葬禮。台中縣有一名男子,八年前跟90多歲的父親開玩笑說:“只要阿爸活過100歲後往生①,就請辣妹給你跳平日最愛看的清涼秀②。”為了履行他對103歲去世的老父的承諾,兒子在父親往生後,請來“歌仔戲”女演員,在父親靈前身穿三點比基尼,大跳艷舞。全家人穿著粉紅色的孝服,把一場儲滿哀意的終老,以辦喜事的心情熱熱鬧鬧地大操大辦了一場,展現出另類孝心的奇景。
聽當地老百姓講,以喜劇形式收場的葬禮儀式,大多是長壽老人或獨居老人,他們生前有愛看辣妹清涼秀的嗜好,死後孝順的兒女,為了讓父親入土之前,仍能享受這個眼福,便在老人出殯的那天,請地方歌仔戲團,插演一場清涼舞表演。歌仔女演員,塗得粉白的臉上,畫著銅鈴般兩隻大眼睛,赤紅的嘴唇,扁平的鼻子,活像馬戲團裡的小丑搖胸擺臂,讓老人不需瞑目地看個夠。這些獨特的另類演出,後來慢慢變成了在任何場合,無論婚嫁、喪禮、集會,還是慶賀等禮儀活動,都可根據個人嗜好上演一段。由此,也演變成了寶島的一大地方文化和奇風異俗,這就是開始流行現代的“花車艷舞”。
初到台灣的你,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,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,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。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、早期中國大陸閩南、客家移民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、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,而此地人民甚為註重傳統文化的保存,也逐漸發展出新的另類文化。
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提高,台灣地區的殯葬也有了新穎的形式。但民間的喪葬習俗仍較為繁瑣,從臨終、發喪、入殮、居喪到送葬、下葬等有一套傳統的做法。至今,台灣民間仍流行土葬,選擇墓地重風水。台灣民間還有“撿骨”之俗,即俗稱“撿風水”,也稱“二次葬”,即在第一次喪葬時比較簡單,不正式立墓碑,待五至七年後再擇吉日開墓,撿拾遺骨,重新正式安葬。在台灣西南沿海,“撿骨”屬於一種專門行業。因此在台灣有所謂“九葬九遷,十葬萬年”的俗語,即改葬次數愈多愈好,這還真叫許多大陸的人覺得匪夷所思。
按照當地的風俗,有錢人會花上百萬乃至上千萬元的殯葬費來厚葬親人。買墓地、建墓穴,和僱花車、樂隊,請和尚念經,以及扎紙人、紙車等等,都統統僱人打理。就是沒有錢的人家,至少也要花幾十萬元台幣。而為社會治安效力的軍人和警察,政府可根據死者生前的級別大小,分區分片地葬在專屬的“國軍墓地”和“警察墓地”的免費區域。
台北是一個新舊融合、東西並存的都市。當你平日里走在繁華的十字街頭,常常會不經意地突然看見馬路前方,一隊人馬鑼鼓喧天地浩浩蕩盪而來。這不是選舉,也不是造勢。走進了才發現,這是一群披麻戴孝的送葬隊伍。隊伍前頭是肅穆的黑頭靈車,靈車上面平平穩穩地放著閃著柔潤光澤的黑色棺材,車臉正中掛著往生者的遺像。靈車的後面,是陣勢龐大的車隊,有儀仗隊、電子花車、喇叭音像和家屬隊伍。汽車後面步行的有身披袈裟的誦經和尚,有吹鼓手,一邊走一邊奏出一支支極其淒婉的哀樂。一顆顆哀痛失血的心,伴隨著已故的親人,送最後一程。出殯的這一天都是“黃道吉日”。馬路上所有的公車和私家車輛,都會敬畏地放慢速度而禮讓。雖然我和往生者不相識,但只要遠遠看見這沉重感傷的一幕,我總會默默站在路邊,在落日的一抹餘暉裡,閉上眼睛,祝福往生同胞一路走好。
如遇上黑道大哥的喪事,你便會看到有“黑白臉的八家將”。隊伍前頭全部是長龍般的黑頭賓士車開路。據說租一輛賓士車至少要1萬元台幣。 (折合人民幣約計2500元左右)後面是電子花車,上面除了人工紙花之外,還有濃妝豔抹穿著清涼的辣妹,隨著淒切的音樂在慢慢起舞。據台灣內政部統計:2005年人均喪費約有38萬台幣,等於上班族不吃不喝一年的薪水總和。而這些花費大部分用於租車、花車裝飾、建墓地、請客、誦經和表演費用。這些昂貴的支出,大約有一半的家庭付不出。但有錢人就另當別論。據報紙登載,某企業家,光母親一副棺木,就達價值500萬元台幣。有企業界巨頭和演藝界人士,都有上千萬的花費。
相比之下,島上的基督徒往生,就比較簡單,沒有任何繁複儀式。一般年齡的基督徒往生,都是發白色訃文,上面印有一個紅十字架。而80歲以上的老人往生,就發紅色的訃文。不燒紙、不請客。只在教堂裡由生前的好友以獻花唱詩歌的方式舉辦“安息聚會”。在莊嚴的教堂裡,牧師和往生者家屬,輪番上台講述往者生平事蹟。樸素莊嚴,以詩歌和鮮花送行。形勢猶如晴天朗月,沒有驚天動地的哭聲,以不恐不懼肅穆莊重的平常心,送別親友。
 “慎終追遠”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。那些從中國幾千年曆史流傳下來的原始孝道意義上的厚葬風格,演變成台灣浩蕩的葬禮街景、奇風異俗,已經成為了一種浸染著特殊意義的社會活動,其中或許蘊含著不同尋常的告慰之情和獲求個人心安,卻忽略了追思亡者的本意。這些由歷史、地理、民俗衍生出的理念各異的風俗與街景,以及古老的厚葬文化,是時代快速發展的文明寶島的特殊產物,不知會不會長期如此濃厚地、奢侈地流傳下去?

註:
①往生:台灣當地指去世。
②清涼秀:是指民間演員,穿很少衣服跳艷舞。

 

 

一路走來 suyi 部落
http://suyiart.pixnet.net/blog
suyi 阿團 Go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yiart
連絡方式:0937-054080 ( +886-2-24574310 )


Trackback URI | Comments RSS

Leave a Reply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